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大学科研强团系列(一)| 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论文,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五项深圳市科学技术奖

深大招办官方公众号,欢迎关注


科研兴校




让我们一起看看深大的科研强团(部分


我校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项元江课题组、英国伯明翰大学张霜教授课题组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刘超星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非均匀的调制理想外尔超材料中元胞内部结构的几何参数,首次在光学系统中观测到手性零级朗道能级。相关成果以题为“Observation of chiral zero mode in inhomogeneous three-dimensional Weyl metamaterials”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上。深圳大学博士后贾宏伟为论文第一作者,项元江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英国伯明翰大学、深圳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我校罗景庭副教授参与的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由我校为牵头单位获得2017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共计5项:深圳市自然科学奖共授予10项,我校荣获3项分别为王义平教授团队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倪嘉缵院士团队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罗跃嘉教授团队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深圳市青年奖共授予8项,我校荣获2项为伍楷舜和张晗教授。


Science

深圳大学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项元江课题组、英国伯明翰大学张霜教授课题组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刘超星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非均匀的调制理想外尔超材料中元胞内部结构的几何参数,首次在光学系统中观测到手性零级朗道能级。相关成果以题为“Observation of chiral zero mode in inhomogeneous three-dimensional Weyl metamaterials”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上。深圳大学博士后贾宏伟为论文第一作者,项元江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英国伯明翰大学、深圳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01

项元江

先进材料光子学实验室负责人,副教授,2014年6月至今在深圳大学工作,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B类”人才。

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美国普渡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2009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工作,2013年10月获得副教授职称,2013年12月-2014年3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光与电磁波的传输与控制、石墨烯光子学,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Science、 Nature子刊、 Physicla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和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2500余次,H-因子29。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3项,孔雀计划B类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深圳市科创委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张霜

深圳大学访问教授

1993年于中国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1999年于美国东北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于新墨西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年12月至2006年8月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评为研究助理工程师,2010年3月至伯明翰大学工作2013年被评为教授.张霜教授已经在Science, Nature, Nature Physics,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荣获国际纯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光学领域2012年度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荣获皇家学会沃尔夫森研究绩效奖,并且成为美国光学协会成员.张霜教授从事的见光波段的隐身工作被评为2010年光学领域的十大突破,被《发现》杂志评为2011年前100个故事,并被大量媒体诸如英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英国每日电讯报,4频道等报导。


实验室介绍深圳大学“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由范滇元院士团队筹备于2014年,并于2016年11月获教育部批准立项成立。该实验室面向国际光电科技前沿,开展协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二维原子晶体等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为特色,力争发展新一代光电器件及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目前,实验室拥有新建成的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实验楼,具有非线性及超快光学、大功率激光、材料制备、光谱分析及器件性能测试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总体实验室面积为8200平方米,包括1200平方米的超净实验室。该中心凝聚了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美国罗格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等知名高校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优势力量和资源,将建设成为一个全球开放的研究平台,做出国际领先的一流研究成果。


课题组介绍先进材料光子学实验室(LAMPs)现有固定成员3名:项元江副教授、戴小玉副教授和张霜教授(访问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拓扑物理学、超材料/二维材料(石墨烯、黑磷、二硫化钼、拓扑绝缘体等)纳米光子学和非线性光学等,希望开发出高性能的新型光学传感器、吸收器、调制器以及全光开关等器件。

这是项元江课题组和张霜教授课题组继2018年初在《Science》发表关于理想外尔光学系统、《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关于拓扑超材料中光子费米弧的直接观测、2017年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关于超材料三维光子狄拉克点等研究工作后,又一篇关于拓扑物理方面的重要成果。这个工作首次在电磁学范畴实现了三维外尔系统的人工磁场, 并观测到由人工磁场实现的手性朗道能级。此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研究三维经典系统内由强磁场导致的各种有趣的拓扑现象。观测到的手性零级朗道能级,由于其单向体传播的性质,在实现新颖光学器件和系统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的资助。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本成果推动了声表面波材料与技术的发展,产品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已成功应用于华为、中兴等几乎所有的国产品牌手机,并出口到韩国三星等。发展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件与模块大量应用于我国相控阵雷达、预警飞机和驱逐舰等,为防务领域提供了器件保障。相关成果发表SCI论文30余篇,科学出版社出版《声表面波材料与器件》专著,申请发明专利23项(授权6项)。

02

罗景庭

深圳大学研究员,物理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南山区领航人才。

深圳市先进薄膜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真空学会副秘书长,深圳市真空技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声学学会微声学分会委员。

  •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声表面波关键材料与器件,微流控技术及传感器;热电薄膜材料与器件;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相关材料。


  • 在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Nanoscale、Physical Review Applied、Physical Review B、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申请专利46项,其中授权专利29项。


  •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项目,深圳市学科布局等等十余项课题。


  •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国际学术期刊《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Applied Physics Letter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审稿人。


  • 合作编著一部题为《声表面波材料与器件》的现代声学科学与技术丛书;获得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获奖项目高世代声表面波材料与滤波器产业化技术


主要完成人:潘峰,欧黎,王为标,张美蓉,罗景庭,曾飞,马晋毅,陆增天,赖定权,宋成


获奖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无锡市好达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大学


高世代声表面波材料与滤波器产业化技术

声表面波滤波器是移动通讯系统信号收发的核心器件。高世代(3G、4G和5G)滤波器长期依赖进口,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等联合认定为“影响国家安全器件”的第二位。该成果团队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产学研联动,军民融合,以“高功率、小体积、大带宽、量产”为主攻方向,从材料结构与性能调控的角度,突破了声表面波滤波器换能器材料功率耐受性提升技术、大带宽低插损器件控制技术、微型化设计与器件精细加工技术,实现了产业化。


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本项目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光电子学领域特别是光纤传感领域的领先地位,促进了深圳市物联网光纤传感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03

王义平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4项和国际合作项目6项;


  • 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55篇,SCI他引1162次,单篇最高SCI他引193次;


  • 授权专利13项。

获奖项目光纤微结构器件的制备方法及传感机理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义平教授


光纤微结构器件的制备方法及传感机理研究

本项目研究了光纤微结构器件的制备方法及传感机理,研究内容包括:

(1)长周期光纤光栅的CO2激光制备方法及传感机理;

(2)光纤布拉格光栅的超快激光制备方法及传感机理;

(3)光纤微结构干涉仪的制备方法及传感机理。


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制备世界上第一支空气芯光子带隙光纤光栅,领先国外同行三年;突破了无光敏性光纤上制备光纤布拉格光栅的难题,成功制备世界上第一支微纳光纤布拉格光栅;揭示了光纤微腔干涉仪的导模与被测量之间的高效耦合机理。


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该项目加强了我国在微量元素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效应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促进了深圳市微量元素相关基础研究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拓宽其在医药保健领域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04

倪嘉缵

院士

  • 发表与项目密切相关的论文50篇,SCI他引370次;


  • 授权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


获奖项目微量元素硒、钼和铜的代谢、功能、进化及其生物医学效应研究


项目负责人:倪嘉缵院士

微量元素硒、钼和铜的代谢、功能、进化及其生物医学效应研究

该项目围绕着微量元素硒、钼和铜的代谢、功能、进化及其生物医学效应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内容包括:

(1)微量元素代谢网络与含微量元素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含微量元素蛋白的构效关系研究;

(3)微量元素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开发了全新且具有普适性的硒蛋白基因预测平台,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硒蛋白质组和钼蛋白质组数据库,揭示了硒和钼代谢与功能的重要进化规律;首次报道了铜转运蛋白hCTR1结合并转运铜离子的复杂机制,阐明了铜代谢的重要机理;建立了首个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血液微量元素预警系统;创建了具有硒酶活性的含硒抗体的制备方法,率先研究了不同形态硒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及机理。


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研究团队采用心理物理学、脑电/ERP、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电生理技术与神经计算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情绪与面孔识别、注意、决策认知的相互作用及其神经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表情加工的三阶段理论假说,阐明了焦虑与注意、决策的神经环路,为情绪障碍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证据和技术手段,也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05

罗跃嘉

教授

研究方向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情绪与认知,脑成像,认知障碍。

  • 研究团队发表SCI/SSCI论文149篇,包括了情绪的脑机制,情绪与注意、情绪与记忆、情绪与决策、情绪与执行功能等方面,经过持续不断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深入理解了情绪在脑内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为情绪疾病的早期诊断、评估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编制了中国情绪材料数据库,包括7套数据库,已广泛用于国内外情绪实验研究;


  • 该团队在神州九号、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对航天飞行乘组进行了重点监测,对明确长期空间飞行任务中航天员认知和情绪特性的改变并制定对抗措施有一定指导价值,为航天员选拔训练以及航天员在轨心理监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 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种脑电分析新技术,对于EEG/ERP数据挖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2001年连续举办ERP培训班,在中国培养了数以百计的脑电/ERP技术人才。


获奖项目情绪与认知的相互影响及其脑机制


项目负责人:罗跃嘉教授


情绪与认知的相互影响及其脑机制



深圳市青年奖

06

伍楷舜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广东省无线大数据与未来网络工程中心主任,IET 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曾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香港青年科学家奖,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通信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


  • 发表高水平论文90余篇,撰写学术专著两部;


  • 申请美国发明专利8件,中国发明专利86件,其中36件中国发明专利和1件美国专利获得授权;


  • 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以及4个著名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



深圳市青年奖

07


张晗

深圳大学教授,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2010年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主要从事二维材料光学特性与生物光学特性研究,2016年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团队。

  • 累计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 10篇(影响因子21.950)、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3篇(影响因子40.182)、PNAS、Nature Materials(影响因子39.235)、Physic Reports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80篇,封面论文30篇,两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40篇论文引用过百次,ESI高被引论文40篇, 两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两篇论文入选2015 年物理领域中国作者发表的高被引研究论文 Top 10,其SCI总他引1万余次,H指数60;;


  • 两项技术被Ofweek光通讯网评选为2016年激光年度十大进展;


  • 2015年以来已申请70个发明专利,45项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2项软件著作已授权,两项专利已经授权;


  • 2018年获得深圳市青年科技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教育部科技二等奖、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卓越影响奖等;


  • 获得2012年国家基金委优青、2015年重点项目、2017年面上项目和2018年面上项目等资助。


这里是

深圳大学


排版 | 张树静、陈梦婷

内容数据摘自公众号“深圳大学”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据,深大排名第24,广东第2!

国内44位,全球677位 | 深大在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榜上进步飞速

深圳大学2019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更新中......)

运动训练专业招生常见问题问答

权威发布 | 深圳大学2019年本科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及校考大纲公布(更新中...)

深圳大学2019年艺术类校考报名问答

重磅!深圳大学2019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